7月1日-5日,由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省学校后勤协会、山东省学校后勤协会高校物业管理分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山东科技大学协办的“大学文化与校园绿化管理高级研修班”在青岛成功举办,百余名来自全国高校后勤基建、园林绿化、物业管理部门和服务实体及提供校园园林绿化服务的相关社会企业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参加本次培训班并顺利结业。
举办此次研修班旨在响应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对园林景观规划建设及维护管理的重视需求,紧扣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核心功能,聚焦校园物业管理领域紧缺专业人才培养。通过此次研修,助力提升高校绿化管理与园林景观维护水平,推动校园绿化工作与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为会员单位及行业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文化视野的人才,进而强化校园环境对师生的浸润作用,服务高校文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副会长柳娜,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黎玖高,山东省学校后勤协会副会长兼校园绿化与景观建设分会理事长、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诸葛福民,湖北省高等学校后勤管理研究会秘书长李熠,安徽省高等院校后勤协会秘书长陈鹏,山东省学校后勤协会高校物业管理分会副秘书长、烟台大学后勤管理处处长王少波,山东省学校后勤协会高校绿化与景观建设管理分会秘书长、山东科技大学后勤管理处处长韩汝军,中国石油大学后勤管理处处长张旭东,中国海洋大学后勤保障处副处长李常明,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导、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风景园林协会副理事长成玉宁等参加开班仪式。仪式由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物专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刘德明主持。
诸葛福民代表山东省学校后勤协会和山东科技大学,对研修班举办表示祝贺,对参会领导、专家及同仁表示欢迎与感谢。他指出,大学文化与校园绿化是高校发展的重要部分,在立德树人中作用关键,近年来全国高校推动文化与绿化建设向“育人升华” 跨越。山东省学校后勤协会紧跟国家战略,通过搭建分支机构、开展课题研究、制定标准等,构建高校后勤工作标准体系,助力山东教育事业发展。
山东科技大学作为省属重点大学,近年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成绩显著,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打造文化品牌与绿化景观,获评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并将文化引领作为未来发展战略之一。
最后,他表示本次研修班为交流学习搭建了平台,希望以此凝聚力量,推动高校文化与绿化事业发展,预祝研修班圆满成功,祝学员学有所获。
黎玖高在开班致辞中代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对来自全国的物业管理同仁表示欢迎,向给予本次培训大力支持的山东省学校后勤协会、高校物业管理分会以及应邀为研修班授课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阶段,高校校园绿化作为践行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五育并举”、推进 “低碳校园、美丽校园” 建设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次研修班正是在此背景下举办,旨在培养校园绿化管理领域的紧缺人才,全面提升校园绿化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为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与文化育人工作注入专业力量。
针对新时代、新格局背景下教育强国建设对校园绿化管理的新要求,他提出三点思考:一是提升政治站位,将校园绿化管理置于国家教育战略高度,结合北林大、浙大等案例,强调其服务教育强国的使命;二是构建大学文化与校园绿化的共生关系,以复旦、清华为例,说明绿化应成为“五育融合” 的生动教材,打破 “重养护轻设计” 思维;三是推动绿化管理智慧升级,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最后,他介绍研修班课程聚焦“双碳”、文化融合、智慧管理等内容,希望学员拓宽视野、学以致用,提升建设美丽校园的能力,并祝研修班圆满成功。
课堂风采展示
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导,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风景园林协会副理事长成玉宁作《绿化与文化的统一——可持续的大学校园设计》主题授课。他通过介绍东西方校园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发展脉络,国内外校园案例揭示优秀校园环境的育人重要性,提出以绿化为生态基底、文化为精神内核、人化为以人为本的场景营造、技术为创新先锋的 “四核” 理念,并以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九龙湖校区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御风园改造为例展示具体实践,整体强调文化、绿化、人化、技术的协同,以构建可持续、高质量的育人校园环境。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绿地与健康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及城市绿化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物专会专家组组员韩丽莉作《构建活力绿境:大学校园不同功能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与实施路径》主题授课。她分析了当前高校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阐述其校园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区等不同功能分区的核心需求与现状痛点,提出了生态优先、人本体验、文化融合、弹性空间等通用规划设计原则,以及各功能区的差异化设计原则与策略。同时介绍了国内外高校的相关案例与实践,展望未来校园绿色愿景,强调校园绿化应服务教育,结合文化建设,发挥生态功能。
山东省学校后勤协会高校绿化与景观建设管理分会理事长,山东科技大学后勤管理处处长韩汝军作《匠人匠心,打造最美校园》主题授课。他围绕山东科技大学“匠人匠心打造最美校园” 展开,介绍了学校概况、后勤管理及校园绿化等内容。后勤管理以文化建设为引领,通过顶层设计凝练价值观、运用多种文化载体传播,在制度保障、创新激励、环境呈现等方面发力,形成特色后勤文化。校园绿化以绿色、生态等为理念,按植物园标准规划,植物品种丰富,通过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南种北引、打造花境景观和特色景观等举措,形成 “曲水环绕,玉带珠连” 的景观体系,荣获多项荣誉,彰显了 “江北最美校园” 的特色。
广东海洋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教授,广东海洋大学风景园林滨海农业学院园林系主任吴刘萍作《校园文化景观: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主题授课。她指出校园文化景观内涵是承载历史记忆、精神价值与集体认同的物质与非物质空间体系,具有教育性、传承性、参与性核心特质,通过物质载体、文化符号和行为互动体现,关联历史记忆、精神价值与集体认同。核心价值在于“教化”,通过环境育人、境教育人、文化育人实现;实践路径提出 “四维四化” 理论框架,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介绍其文化景观体系,通过场景化手段打造鲲鹏园、探骊园等特色景观,实施 “百树润根计划”,实现文化育人目标。
武汉大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员,武汉大学总务后勤部副部长周龙作《赓续先贤物外桃源·打造学子精神殿堂》主题授课。他围绕武汉大学 2018-2025 年校园总体规划及景观建设,介绍其作为百年名校,以 “打造第一流高校校园” 为目标,遵循自然景观优先、彰显文脉等原则,通过视线要素分析明确不同视距景观控制原则,划分功能分区并实施五级高度管控;校园绿化与景观建设方面,建校初期便重视绿化,获多项国家级荣誉,日常聚焦景观提升与微改造,形成多特色园区及四季各异景观;“十五五” 期间计划打造世界一流大学校园,目标包括建设顶尖创新与育人共同体等,致力于成为回归初心、赓续文脉等的校园典范。
浙江大学总务处副处长姜群瑛作《高品质建设美丽校园,推动校园绿化高质量发展》主题授课。他围绕为什么要高品质建设美丽校园、建设什么样的高品质美丽校园、怎样高品质建设美丽校园,阐述了世界一流大学校园治理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特点,介绍了浙江大学在推进校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他指出,高品质建设美丽校园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满足师生美好校园生活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的应有之义。高品质建设美丽校园要从实际出发,对标一流大学校园,以推进校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以推动校园绿化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通过构建阜新校园治理体系、谋划描绘校园治理蓝图、推进校园更新提升计划、培育锻造校园治理队伍,让校园水更清、草更绿、景色更美,成为展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美丽中国的“重要窗口”。
北京化工大学后勤保障部与后勤服务集团党总支书记付国柱作《以生态景观载文,以高质量服务育人——北京化工大学校园景观与绿化维护的文化赋能实践》主题授课。他围绕北京化工大学校园景观与绿化维护的文化赋能实践,阐述了校园生态景观通过自然基底、人文构筑、功能场域的三维融合,承担隐性育人等多重作用;介绍了针对新旧校区景观改造的不同举措及文化赋能顶层设计,包括新校区的规划理念与技术应用、老校区的空间改造及校史记忆活化等;讲述了景观与绿化的育人实践路径,如时序共生开展四季文化节、效能转化构建劳育课程体系、文化浸润营造育人氛围等;还提及文化赋能的协同育人转化机制,涉及主体协同、载体创新、技术赋能等方面,强调需坚守文化赋能以支持人才培养。
结业仪式上,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绿地与健康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及城市绿化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物专会专家组组员韩丽莉,北京化工大学后勤保障部与后勤服务集团党总支书记付国柱,浙江大学总务处副处长姜群瑛为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
现场参观学习
研修班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前往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山东科技大学校园现场参观学习,将研修班的知识带到实际中应用。
7月4日上午,学员们满怀学习与交流的热情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进行考察学习。学员们参观了蓝色畅想园、后勤服务大厅、学生公寓、餐厅等地,领略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发展建设中的宝贵经验与独特智慧。
随后,学员们抵达山东科技大学参观学习。在学校绿化与物业管理中心人员带领下,参观了南门、行政楼前的方舟圆梦花境、水杉林,S1 教学楼内廷景观小品,以及红地肤花海、北方最大露天茶梅基地等,现场观摩绿化养护与景观打造,感受 “江北最美校园” 魅力。
下午,学员们抵达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参观学习。一同参观了中国海洋大学校园绿化带、学校餐厅、学生宿舍区等地,深切感受了中国海洋大学“求是、求博、求精、求新”的学风浸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合影留念
山东科技大学合影留念
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合影留念